最近立法院正在審議行政院於今年一月通過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擬全面禁止電子煙,顯示電子煙的危害已是不容忽視的議題。然而在門診工作時發現,還是有不少人誤以為電子煙是無毒,且可以幫助戒菸的好物,完全不知在電子煙的華麗包裝下隱藏著邪惡又傷人的內在。

 

    電子煙是2004年由一位中國中醫師發明,隔年被引入市場,開始在中國製造、販賣,之後銷售版圖迅速從亞洲拓展至美國、歐洲。近年來,電子煙商積極開發各種特色產品,打著電子煙可以幫助戒菸的旗號,宣稱電子煙沒有二手菸,危害較傳統菸品少,透過社群媒體、網路廣告、電影置入性行銷等手法,塑造新奇、時髦的形象來吸引消費者。時至今日,全球使用電子煙的人口正不斷急速上升,年齡層從成年人降低到青少年甚至兒童。根據國健署及衛福部在2020年公布的報告顯示,台灣自2018年到2020年間,成年人的電子煙使用率增加將近3倍,而青少年使用率在2019年也已大幅竄升至5.6%,推估目前台灣約有5.6萬的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儘管電子煙在台灣從未合法販售,它卻早已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在各層面造成不可小覷的影響。

 

    電子煙主要由電池、霧化器與煙彈組成,煙彈或霧化器裡塡裝俗稱煙油的化學混合液體,含有丙二醇、甘油及各式調味劑等成分,且多數都有添加尼古丁,甚至有些會混入大麻或其他毒品。煙油經電子裝置加熱後,氣化成為煙霧供使用者吸食,這些電子煙霧並非單純的水蒸氣,而是包含多種致癌物及對人體具有毒性或刺激性物質的揮發性氣體。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不明原因的肺部損傷個案被認為可能跟使用電子煙相關,此種新興電子裝置在長期使用上的安全性引起高度重視與探討。許多研究發現電子煙與咳嗽、有痰等呼吸道症狀以及肺炎、慢性肺阻塞、氣喘、心臟疾病存在關聯性。雖然菸商宣稱電子煙不含尼古丁且可幫助減少菸癮,但其實大部分煙油都還是含有尼古丁,甚至可能被添加大麻、安非他命等毒品,具高度成癮性,而有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日後抽菸的比例會大幅提高,並可能增加酒精及大麻等物質濫用的風險,造成所謂「入門效應」。根據美國調查指出,一旦開始使用電子煙,通常最後會成為重度成癮者,而電子煙使用者中約有三分之二無法停止使用傳統菸品,變成雙重使用者,雙重使用者同時接收兩種不同來源的毒物,對身體危害高於單一菸品,且幾乎都無法戒除。WHO指出沒有證據證明電子菸是安全且可協助戒菸,並不建議使用電子煙做為戒菸或減害工具。

 

    沒有二手菸也是菸商的宣傳重點,但其實電子煙與傳統菸品一樣有二手菸及三手菸害,只是可能電子煙霧殘留的味道較輕,導致暴露者不容易察覺。另外電子煙具爆炸危險性,已陸續造成多起重傷住院甚至致死事件,儼然成為威脅公眾健康與安全的一大隱憂!

 

    目前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沒有絕對安全的電子煙或新興菸品,要根絕香菸傷害,最好的選擇就是完全戒菸而非尋求替代菸品。台灣現在已經有提供具備良好實證的戒菸服務,因此想要戒菸的人可以到戒菸門診諮詢及接受治療,千萬不要受電子煙商的不實廣告言辭迷惑而讓自己不幸成為雙重使用者,陷入罹患疾病及癌症的危險中!

 

丁千芳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