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間裡,三十四歲的陳先生正愁眉苦臉:「醫生,你不知道,睡不著真的很痛苦,好像在煎魚,翻來翻去就是睡不著,隔天早上去上班都昏昏沉沉,又要打起精神工作。」

陳先生加盟一間飲料店,雖是店長卻也承受巨大的壓力,每個月房租水電人事等支出就要數十萬元,新產品越來越多,再加上家中有年邁母親與剛懷孕的妻子,一家之主的重擔逼出他眉間兩道深深的刻痕。

似乎只有在診間,陳先生彷彿才能暫時露出他脆弱的一面:「有時候好不容易睡著了,半夜兩三點就醒來了,醒來睡不著更可怕,一個人心裡好慌不知道怎麼辦。自己好沒用,做什麼都很失敗,活著好沒意思。」

長期失眠的背後,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及嚴重的自我懷疑。在壓力底下,如果一直否定自己,憂鬱跟焦慮便常伴隨而來。

 

陳先生已看過許多間診所及醫院:「我吃那個藥就是一開始有效,可是後來就完全沒效果,就算吃好幾顆也睡不著。」健保雲端病歷上顯示,過去兩個月陳先生曾領過好幾種抗憂鬱劑,以及更換了好幾種安眠鎮定藥物。

我詢問陳先生:「藥你都有照醫生開的吃嗎?」果然陳先生回答:「我只有吃安眠藥而已,那個抗憂鬱劑我不敢吃。」

的確,在診間有許多像陳先生一樣的病患,非常害怕抗憂鬱劑,彷彿吃了這顆藥,便會幫自己貼上一個標籤,跟脆弱或無用畫上等號。卻不知道,單純只服用安眠藥物,很有可能就是長期失眠的幫兇。

 

以下大家就跟著陳先生,一起來看看,最常見的五個關於抗憂鬱劑的問題吧:

 

Q1.醫生,我沒有憂鬱,只是睡不著為什麼要吃抗憂鬱劑?

A1.一種藥物常常有很多個用法,例如大家都知道,普拿疼不但能止痛,也能退燒一樣。抗憂鬱劑並不只能治療憂鬱,同時也是治療焦慮症跟恐慌症的第一線藥物。如果失眠是因為焦慮症引起,併用抗憂鬱劑能夠很有效的改善症狀。

 

 

Q2.抗憂鬱劑是做什麼的?我要吃多久?

A2.抗憂鬱劑是很單純的藥物,機轉是增加大腦血清素濃度。血清素是人體內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如果濃度不足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神經活性,造成焦慮失眠憂鬱等症狀。

大家可以把大腦想成一個工廠,神經細胞是裡面的工人,每天辛苦工作生產血清素。而壓力就像跟大腦工廠下訂單的客戶,當壓力越大的時候,大腦就需要一直加班不間斷地產生血清素,長期下來,神經細胞工人沒有適當休息,因為過勞而讓血清素產能降低,然後就必須要更辛苦地輪班工作,以維持血清素產量,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抗憂鬱劑的作用,就像從外買來血清素一樣,讓整體濃度增加之後,大腦的神經工人才能好好休息,逐漸修復,慢慢恢復原有的功能。大腦是很精密的工廠,藥物需持續服用三個月以上,才能有效地把血清素濃度穩定。

 

Q3.我看藥單上抗憂鬱劑副作用很多,我吃了藥也不舒服,還要吃嗎?

A3.當大腦血清素濃度增加的時候,的確有機率會造成身體不適的副作用。藥廠依照法規需要把副作用列出,但副作用因藥物因人因體質而異,是機率問題。

臨床上最常見多以疲倦、沒胃口、以及噁心等等,並且大多數副作用在一到二周之內都會改善。副作用大多數為可逆,也就是說停藥或減量之後副作用就會改善,不太會造成永久性傷害。事實上,經過政府認證的藥廠生產出來的藥物,比沒有經過檢驗的黑心食品更加安全。

抗憂鬱劑有好幾代,每代藥物又有好多種,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都不一樣,吃A藥會不舒服,很可能換吃B藥就不會。因此如果吃藥會不舒服,一定在回診的時候跟醫師討論,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狀況決定是否換藥或減藥。

 

Q4.抗憂鬱劑會不會成癮?

A4.相較於成癮性較高的安眠藥物,抗憂鬱劑是不會成癮的。換個角度想,抗憂鬱劑如果像毒品一樣會成癮,那醫師也不必苦口婆心衛教病患要規則服藥了。

 

 

Q5.吃抗憂鬱劑會不會洗腎/老年癡呆/流口水/整組壞光光?

A5.前述已經提及,抗憂鬱劑只是單純增加大腦血清素濃度,因此按照醫師的指示,在正常的劑量下服藥,是非常安全的藥物。比較起來,肥胖/抽菸/酗酒等行為,對身體健康更可能產生不好的影響哦。

 

 

經過醫師的詳細解釋,陳先生已經了解,像他這樣因為焦慮引起的失眠,單純只吃安眠藥,就像治標不治本一樣,併用抗憂鬱劑治療,才能有效增加血清素濃度,從根本改善問題,並且降低安眠藥成癮的風險。

 

 

心理學告訴我們,恐懼常常是因為未知,因此若能對藥物有更多的了解認識,增加對藥物的信心以及醫囑順從性,症狀必能獲得良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