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種斌 諮商心理師
在諮商室裡,我時常遇到來談者面臨一種矛盾:好不容易盼來的好事、或是好不容易完成了工作、可以有一些時間休息時,明明應該開心,卻同時冒出罪惡感。這種把「幸福」和「虧欠」、「自私」綁在一起的心情,導致有時候我們會刻意避免對自己太好,甚至過度的要求自己。以下談談,如何幫助自己設立清晰的心理界線。
一、檢視深層的信念與擔憂
「能夠快樂,而不會因為自己的快樂而覺得愧疚」的第一步,是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的「應該」或「必須」。你是否不自覺地把「我快樂」與「別人就不幸」劃上等號?或許在童年成長過程裡,家人或社會文化曾傳遞某些訊息:只有勤勞、吃苦、替他人著想的人,才配得上幸福。當這些潛在規範制約住我們,就容易在開心的時候,冒出「我是不是太自我中心?」的懷疑。透過釐清這些信念,我們才有機會選擇更健康、更真實的視角。
二、快樂並非零和競爭
有些人擔憂自己快樂了,就意味著他人缺少快樂。事實上,幸福感並不是固定的;越是懂得珍惜並享受生活的人,往往也更有能量與寬容去關愛他人。當我們樂在其中,能真心將正面情緒傳遞出去,而非獨佔或壓抑。若害怕「炫耀」,可以選擇謙遜而誠摯的分享,讓周遭的人也感受到喜悅的流動,而不是刻意對比或比較。如此一來,彼此之間的連結會更溫暖,而非冷漠和嫉妒。
三、給自己「自由享受」的允許
很多人因為壓抑自身感受,長期下來不僅令自我疲憊,也可能導致對他人產生潛在的怨懟,反而也會對於他人的幸福感到苦澀。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責任管理自己的內在狀態,也有調整生活的自由。允許自己能照顧自己的需求,事實上是能夠照顧他人的基礎。
結語
如果你在面臨好消息或感受幸福時,突然冒出「我該開心嗎?」的念頭,試著停下來審視:這份懷疑是否來自某種習得的信念或恐懼?只要我們擁有誠實、真摯的心態,又不損人利己,就能堂堂正正地享受快樂。畢竟,真正的幸福並不是自私或炫耀,而是自我價值感的體現,更是對生命的感恩。當你願意放下不必要的「愧疚枷鎖」,你會發現,自己的快樂不只讓你更有力量,也可能意外地啟發與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