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20歲的阿奇哭喪著一張臉走進診間,還沒來得及坐下就急著說:「醫生,怎麼辦?我好像瘋了!」語氣中滿是不安與沮喪,安撫阿奇坐下並深呼吸幾次後,阿奇情緒才稍微緩和下來,無奈道出這大半年來困擾他的問題。
半年前的阿奇就跟大部分的大學生一樣,每天騎機車上下學、約會、買三餐,心情不好或是無聊沒事做時,也會騎著車在路上亂晃,對他來說,騎車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簡單。但就在半年前的某天,他騎車時,一時閃神,差點撞到停在路邊的車子,之後每當他騎車時,腦袋中就會浮現一個想法,覺得自己好像撞到人,雖然理智上知道應該沒有,但就是無法克制地會一直想,越想越緊張,越想越懷疑自己,不自覺會一直看後照鏡或是轉過頭去確認,一陣子之後,慢慢演變成光是回頭看還無法放心,需要再折返回去,沿著走過的路仔細檢查,有時檢查一趟仍覺不安,要來來回回看好幾次,確定自己真的沒有撞到人,才能繼續往前騎,因此為了避免遲到,阿奇得提早很早出門,或是乾脆就找理由請假不去學校,朋友的邀約也都盡量拒絕。
近一兩個月,擔心自己騎車撞到人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且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就算沒有在騎車,也會突然浮現在腦中,讓阿奇無法專注在當下本來要做的事,阿奇再怎麼努力想要克制自己不要去想,但這個念頭就是揮之不去,阿奇對自己漸沒自信,害怕會不會是自己在路上檢查得不夠仔細,撞到人卻沒發現,因此開始會重複去看安全帽上的行車記錄器影像,確認自己今天或過去幾天在騎車過程中沒有撞到人,若無法在念頭浮現的當下立即做確認動作,就會很焦躁,坐立難安,有時甚至會覺心悸、胸悶、冒汗、渾身不對勁。
「醫生,我是不是真的瘋了?我現在都不敢騎車,除非必要,不然絕不出門,這種生活,我快過不下去了!」
阿奇真的是瘋了嗎?不,他是罹患了強迫症!強迫症的症狀千變萬化,不是只有大家熟知的怕髒或反覆洗手。沒有經歷過的人,大概很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重複的想法或行為可以摧毀一個人的生活。底下,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疾病。
強迫症的成人盛行率約2-3%,男女比例差不多,半數以上的病人在20歲以前就會發病,且常會合併發生憂鬱症。罹患強迫症的病人會陷入一種明知無意義或不合理卻無法停止的重複想法及行為中,症狀從輕微到嚴重,落差變化很大,大部分病人的病程會慢性化,症狀好好壞壞,可能終其一生都需與症狀共存。目前醫學上對強迫症的確切成因還不肯定,一般相信可能是因為腦中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所致,跟遺傳、性格特質、腦傷或是環境壓力也都有相關性。
強迫症的主要症狀包括強迫意念和強迫行為,患者可能同時有強迫意念及行為,也可能僅有其中一種。
1. 強迫意念 -- 是一種重複出現的想法、影像或衝動。病人雖然知道這些意念是不合常理、多餘、沒有必要的,但就是無法阻止這些意念出現,並因此感到焦慮、害怕。常見的強迫意念包括擔心汙染、執著於物品的對稱整齊程度或是關於攻擊、性、宗教、身體等令人不愉快的想法。
2. 強迫行為 – 是一種重複的動作或心智活動,例如洗手、檢查門窗或是數數、反覆默唸特定字句。多數病人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過度但卻無法停下,他們感覺被驅使去執行這些強迫行為以減少伴隨強迫意念而來的焦慮或是避免某種可怕的事情發生。就像阿奇雖然覺得在路上來來回回檢查或是回家後確認行車記錄器影像很浪費時間,但卻無法忍住不做,因為如果不這麼做就無法說服自己沒撞到人,一整天都要擔心自己撞到人的不安感讓他無法承受。
現今較常用於強迫症的治療方式為藥物及心理治療。
1. 藥物 -- 主要為抗憂鬱劑,藉由調節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來減少纏繞的強迫性意念及行為,藥物的有效治療劑量通常會比憂鬱症患者來得高。
2. 心理治療 -- 主要為認知行為治療,引導病人了解自己的強迫意念、負面情緒及重複行為間的相關性,練習面對會誘發強迫意念的情境,抵抗去執行強迫行為,等待焦慮過去。例如讓擔心被汙染的病人觸摸髒東西,刻意不去清洗,等緊張害怕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
多數病人在經過治療後,強迫症狀都可逐漸獲得緩解,就算最終無法完全消失,至少能與它和平共存,減少對生活的影響。但可惜的是,有很多人因為不了解這個疾病或是對於自身症狀覺難以啟齒而未能接受適當治療,如果你身邊有類似像阿奇一樣飽受強迫症狀之苦的親友,請不要嘲笑他們想太多或責罵他們改不掉壞習慣,當然更不要懷疑他們是被外星人附身,請鼓勵他們就醫,陪伴他們一起面對並對抗這磨人的強迫意念及重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