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小威被媽媽帶來門診時滿臉無奈,聽著媽媽不斷訴說這個暑假母子間大大小小的衝突,甚至兩人會吵到大打出手,讓媽媽心痛欲絕。等待媽媽情緒稍稍平靜後請媽媽讓小威單獨與醫師會談,小威覺得是媽媽常常小題大作讓他覺得很煩,還說媽媽所謂的”大打出手”也不過是彼此在爭執時推了媽媽一把,自述在自己的心裡其實是了解媽媽的嘮叨是出自一番苦心,但媽媽一生氣起來就會一直翻舊帳讓他很難受,親子關係也就陷入膠著讓兩人都受傷,因此希望藉由門診諮詢來協助改善親子關係。
我們跟孩子相處時,常常會因為理念不同而遇到衝突,尤其是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心智與自我認同都在快速成長和整合中,他們要學習的其實是處理很多內在變化和整合外在同齡人際關係。所以他們很難體會父母親三四十歲的生活、辛勞、心境,也真的不會知道中年人面對的是什麼,要怎麼去體貼。但因為親情中有著許多不可取代的特殊性,就算與父母親關係再怎麼不好,也都不能跟外界朋友關係相提並論的,因此對父母而言常覺得孩子對同儕的認同度往往比家人還重,孩子則覺得父母沒有外面的朋友來得了解自己,對立的立場讓衝突一觸及發。
然而在華人文化中父母親最常犯的毛病是以權威的態度要孩子聽從,但若以權力來對待孩子並無法禁止他們,反而他們總會找到適當的時間和機會去做,所以,父母親必須以其他方式和孩子相處,而其中最重要就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
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要素有下列幾點:
1. 尊重:不論小孩年齡的大小,父母都應以獨立個體的態度待之,尊重個人的人格給予肯定,讓孩子親自體驗生活的考驗,適度的磨練,避免過度的保護和教導。
2. 信任: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處理問題及分析判斷的能力,父母可以從旁協助,但不能直接代勞,如此孩子才有機會學習獨立自主及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3. 關心但不干涉:父母常因為關愛而付出太多的呵護與關心,容易造成孩子有被干涉、被束縛的感覺,若雙方的互動是彼此關心又不干涉對方,讓彼此保有自由空間,關係才不易緊張。
4. 分享彼此之間的感受:經由相互坦誠的分享感受,不但能夠化解不必要的誤解,更能促進彼此間的關係與默契。
5. 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念:塑造孩子價值觀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以身作則,但仍須孩子自己去做判斷與選擇,多提供孩子相關的資訊,和孩子討論出他們的價值觀,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如何做好親子溝通,則有下列原則可做參考:
1. 要有同理心:給孩子建議前先了解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感受來衡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2. 避免負面、尖銳或情緒化的字眼
3. 管教要有原則:尤其是每位親職執行者之間要維持一致性,才不會讓孩子產生混淆
4. 溝通必須是雙向互動的
5. 要讓孩子感覺全然被接受才能讓他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
因此現代的父母可以試著拋棄過往權威式的教育,藉由以愛孩子的心為出發點來學習親子溝通技巧以改善親子間的關係,對孩子抱持著體諒並且有彈性的教養態度才能讓親子衝突降到最低。
吳宛珍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