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聽過所謂的正念治療,但很多人對其有所誤解,以為這裡所謂的正念這是在教導我們如何正向思考,但其實兩者並不相同。
根據當代正念創始人卡巴金博士的操作型定義,所謂的「正念」是指「有意識且不帶批評的觀照當下」。簡而言之,其實就是所謂的「覺察」,專注於此時此刻,保持開放、接納且不帶批判的態度,去感受當下所聞、所見、所思、所想;感受身體的動作;感受內在感覺,無論是恐懼、生氣、焦慮、悲傷、挫折、厭煩、悲憫、快樂、滿足等各種情緒。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練正念呢?
●首先我們應當瞭解正念基本的態度是什麼。其中不批判、耐心、初學者之心、信任、不努力、接納及放下此七項是最為重要的。
- 不批判:當事件發生時,先不去批判或試圖改變,只需要認知他們的存在即可
- 耐心:正念所重視的是當下,即此時此刻,是一種跳脫時間、體驗靜止的概念,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從此刻到生命結束前我們還會經歷無數次這樣的時刻,以提醒自己保持耐心
- 初學者之心:所謂初學者之心是一種態度,不意味著你真的甚麼都不知道,而是時時提醒自己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故步自封或拘泥於過去曾學過或體驗過的事物
- 信任:信任應該從自身開始,學習信任自己,信任自己身體、感受及能力
- 不努力:所謂的不努力其實是指不過度強求,近似於剛剛所講的此時此刻的概念,提醒自己我們不需要執著要達成甚麼,而是專注在當下、並安於當下
- 接納:接納並非消極的認命,接納是讓我們能認同目前事物的發展,涵容自身情緒感受,能讓我們在採取下一步行動之前,看到事物本身的樣貌,而採取適宜的行動。
- 放下:放下意味著順其自然、不執著,尤其是不執著於結果。也意味不去緊捉著我們已經有的、想要的或自認必須擁有的,也不去厭惡不好的
●其次,正念的練習技巧包括
- 呼吸觀察:主要可以練習專注力。嘗試用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坐著,讓背部挺直、身體坐正,感覺自己目前的坐姿,及臀部與坐墊或坐椅接觸的感覺,然後開始留意「你此刻正在呼吸」這個事實;保持自然呼吸,留意鼻端氣息的進出或呼吸時腹部的起伏,即使過程中發現自己在想其他的事情也沒關係,只要再重新關注回呼吸即可,過程中不須強求自己一定要到什麼境界、一定要平靜、或一定要心無雜念,只需體驗及觀察自己的呼吸。
- 身體掃描:主要在於練習察覺情緒與身體的連結;躺或坐均可,觀察呼吸,然後逐步覺察自己身體各部位的重量感及感受、肌肉放鬆或緊繃、身體與外在(如:衣服、坐墊、床墊、空氣等)接觸的感受,有些部位沒有這些感受也沒關係,重點是學習覺察自己的身體、感覺及情緒。
- 正念伸展:可鍛鍊身心;取材至瑜珈姿勢,主要在於覺察自己動作、姿勢、呼吸、及過程中感覺變化,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
- 正念行走:藉由覺察自己的步伐,提升專注力;感受自己行進過程中,腳從抬起到放下的細部動作、與地面接觸的感受、重心的轉移。
- 整體靜坐:培養更寬廣的整體覺知;保持不批判及開放的態度,留意及觀察呼吸、身體、聲音、情緒、外在環境等狀態;及觀照自己的內在,有甚麼想法、產生甚麼情緒或感受,協助自己專注於當下。
目前科學上已經驗證,正念治療對於慢性疼痛控制、預防憂鬱復發、減緩焦慮、增進免疫功能等面向,均有幫助。希望上述的簡介有助於大家對正念治療有初步的認識及瞭解。
參考資料:
喬、卡巴金著,陳德中、溫宗堃譯(2013)。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陳德中著(2017)。正念減壓的訓練。台北:方智。
台灣正念工坊https://www.mindfulnesscenter.tw/mindfu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