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救救我,我真的快瘋了,為什麼想睡個好覺會這麼難?」
根據台灣醫學學會調查發現,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有慢性失眠,來精神科就診的人更是十之八九都深受失眠之苦,顯見「累了就睡」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卻是某些人遙不可及的渴望。
失眠主要分三種,一是入睡困難,躺床後花30分鐘還睡不著,二是睡眠容易中斷,常常睡到一半醒來後,就得再花30分鐘以上才能入睡,三是提早清醒,比預定要起床的時間提早30分鐘以上就醒了。三種型態的失眠可能單獨出現,但更常見的是混合發生,也就是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了,卻睡睡醒醒,覺一直沒有熟睡,然後某一次醒來後就再也睡不著,只能不甘心地繼續的賴在床上,睜眼等著鬧鐘響。
很多因為失眠來求診的病人都說自己已經試過各種方法,可是怎麼努力就是睡不著,只好來看醫生、吃藥,不過仔細一問,在睡眠習慣上都還是有些可以調整的地方。來看醫生也不見得一定需要吃藥,我們希望透過問診及檢查,幫忙病人找出可能造成失眠的原因,例如壓力、環境改變、身體疾病、不當攝取酒精或咖啡因等等,再根據病因擬定治療計畫。不可諱言,藥物可能是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但良好睡眠習慣也是很重要的,若再搭配其他非藥物的治療方式當然更好。
睡眠衛生常被視為老生常談而容易被忽略,但想要有好的睡眠,還是得先審視一下自己的睡眠習慣。首先先問自己夠不夠累,是不是總是坐著或躺著,放空發呆,所以身體不累,腦袋也不累。每個人每天的睡眠額度是固定的,如果午睡或補眠就會提前用掉額度,導致晚上睡不著,甚至可能因白天預支了額度,晚上需要還利息,所以睡著了也睡不安穩。另外睡前的行為也很關鍵,睡前劇烈運動、泡熱水澡、追劇、吃辛辣食物等會讓大腦或身體亢奮的事情都容易叫醒大腦,導致睡不著,睡前不關燈或是滑手機、平板的光線刺激則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而減少睡意。
很多人害怕吃藥會有副作用,因此不斷嘗試各種妙方,想靠自己睡覺,可是往往因為期待過高或是使用錯誤而導致失望收場。其實有很多非藥物療法都可幫助睡眠,只是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一樣,跟藥物相比,這些方法通常效果比較不直接,因此需要耐心跟時間。例如運動就是一個大家直覺認為可以助眠的方法,但多數人可能不瞭解運動對睡眠的幫助在哪?運動對於幫助入睡的助益不大,但對於提升睡眠品質、增加深層睡眠的效果是很不錯的。運動的時間、頻率、種類都會影響助眠效果,一般來說,早上運動比較好,避免太晚運動反而造成亢奮的大腦跟身體來不及在預定睡覺時間時放鬆下來進入睡眠狀態。中低強度以上的運動都可以助眠,像是有氧、瑜珈、快走等,但不要忘記,運動助眠絕非速效,通常一週三次,持續四週以上的運動,對睡眠的幫助才會較顯著,因此不要期待一天的努力運動後,馬上就能倒頭呼呼大睡喔。
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睡眠形式,沒有一定要在什麼時間睡著或一定要睡多久才是最好的,也沒有只要吃什麼或做什麼就能保證一夜好眠。有睡眠困擾的人,可以先審視並調整自己的睡眠習慣,各式各樣的助眠方式,只要對身體有益的,都可以嘗試看看,若還是不好睡,不要害怕看醫生,治療失眠最重要的是找原因,跟醫生一起找出失眠的原因及適合你的助眠方法吧!
By 丁千芳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