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邊是否有親友長輩,太多物品捨不得丟,家中囤積太多雜物?其實「儲物症」也是一種病。過去歸類在強迫症範疇 ,2013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五版(DSM-5)新增儲物症為獨立的診斷項目。
儲物症患者的特點
1.難以捨棄物品。不管東西的價值,就算是一般人認為沒有意義的小東西,也都很難丟掉。
2.強烈想要保留物品。擔心有一天會用到,如果丟了會很後悔。
3.居住環境凌亂擁擠。若沒有其他人協助清理,丟不掉的東西持續囤積,導致居住環境髒亂擁擠,無法正常使用房子。
儲物症與常見的收集興趣有什麼不同呢?
每個人都會有捨不得丟或是想要收集的東西(例如書本、公仔),差別在於能否「好好組織」。有收集興趣的人會把物品整理好(例如:把剪下來的報紙貼在本子裡,供日後閱讀),但儲物症的患者會囤積成堆的舊書報,不會拿出來看,反而堵住通道。為什麼會說是生病,差別在於已經影響到影響生活功能,或是對自我或他人顯著的困擾,甚至危害公共安全。
儲物症的成因是什麼?
儲物症較常好發在中老年人、獨居者,可能因為空巢期的情緒失落,將情感投射到物品中;或是早期的成長環境中,物質生活較匱乏,缺乏安全感與關愛。
部分儲物症的患者合併有其他精神疾病,如重鬱症、思覺失調症、強迫症等。囤積行為也可能因本身行動不便,或因學習障礙、失智症導致認知困難,難整理家中物品或照顧自己。
如何協助儲物症患者?
儲物症患者常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收集物品,丟棄物品時常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導致患者逃避丟棄物品。多數的儲物症的患者,較難意識到儲物行為造成的困擾,部分患者雖然可意識到困擾,但因為覺得羞恥或自責,不願意尋求協助。
身邊的家人可以怎麼做?
1.在改變患者的行為之前,先建立好關係。以關心替代批評,了解患者的想法與情緒,同時建立信任感。
2.關係建立後,逐漸建立病識感,協助患者了解囤積造成的困擾,並鼓勵就醫。
3.協助清理的過程,從較容易的物品開始。清理過程循序漸進,給予患者陪伴與情緒支持。
By 吳穠凱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