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進精神科診所,許多人心中難免忐忑不安,不知道該怎麼開口,也擔心自己講得不夠清楚、被誤解,甚至害怕被貼上標籤。其實,精神科並不是只有「生病的人」才會去,而是任何在情緒、壓力、睡眠、注意力等方面感到困擾的人,都可以尋求協助。這篇文章將幫助你了解:第一次看精神科時,該怎麼準備、要說些什麼,讓你更安心地踏出第一步。
一、說出最主要的困擾
精神科醫師最想了解的,是你「現在最困擾的事情是什麼」。請試著具體描述你的感受,而不是只說「我不太舒服」或「我覺得怪怪的」。例如:
- 「我最近常常莫名地感到焦慮,心跳加快,呼吸困難。」
- 「我每天早上醒來就覺得很累,完全提不起勁去上班。」
- 「我晚上睡不著,腦袋一直轉,停不下來。」
你不需要用專業術語,只要真誠地描述自己的狀況就好。
二、困擾持續多久?頻率如何?
醫師會想知道這些症狀出現多久了,是偶爾發生,還是每天都困擾你?例如:
- 「這樣的情緒低落已經持續兩個月了,幾乎每天都有。」
- 「焦慮的感覺一週會出現三到四次,每次大約持續一小時。」
這些資訊有助於判斷症狀的嚴重程度與可能的診斷方向。
三、對生活的影響
你可以說明這些困擾如何影響你的工作、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例如:
- 「我開始無法專心工作,常常出錯。」
- 「我不太想跟朋友見面,覺得自己很沒用。」
- 「我連煮飯、洗衣服都覺得很累,什麼都不想做。」
這些細節能幫助醫師了解你的功能狀態,並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或支持。
四、過去是否有類似經驗?
如果你曾經有過類似的情況,或曾看過其他科別、服用過藥物,也請一併告知。例如:
- 「我大學時也曾經有過憂鬱的狀況,那時有吃藥半年。」
- 「我之前看過身心科,但覺得藥效不太明顯就停了。」
這些資訊有助於醫師了解你的病史與治療反應。
五、其他身體狀況與用藥
精神科治療常常會搭配藥物,因此醫師需要知道你是否有慢性病、曾開過刀、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例如:
- 「我有高血壓,固定吃藥。」
- 「我去年動過甲狀腺手術。」
- 「我有在吃安眠藥,但效果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