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可以被畫出來嗎?藝術如何陪你走過壓力與混亂
在這個資訊飛快流動、節奏緊湊的時代,「好好生活」成了每個人希望做到,但總是覺得有些困難的一件事。
許多人在面對日常的焦慮、情緒低落或疲憊時,習慣壓抑、忽視、甚至否認這些感受。但其實,我們的情緒並不需要被「解決」,而是需要被看見、聽見,以及溫柔的陪伴。
*藝術不是為了變得厲害,而是為了讓你靠近自己
「我不會畫畫。」「我沒有藝術天分。」這是很多人聽到藝術創作的第一個反應。但在藝術治療裡,我們關注的從來不是技巧,而是創作過程中的表達與情緒的釋放。
當你拿起筆、用顏色拼湊出內心的畫面時,你正在做的,是用非語言的方式與自己對話。
這種創作不需要目標,不為了展示,而是為了讓情緒有個出口。就像有人寫日記、有人唱歌,而你,只需要畫一張你今天的心情。
研究發現,進行藝術創作能幫助穩定心率、降低焦慮與壓力荷爾蒙的分泌(Kaimal et al., 2016)。這並不是因為「畫得好」,而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在創作時,會進入一種被稱為「心流(flow)」的狀態——這是一種深度專注、讓身心都能暫時放下擔憂的感受。
---
*藝術治療:讓情緒有地方可以「安在」
藝術治療(Art Therapy)是一種將藝術創作與心理學結合的專業助人方式。
透過繪畫、拼貼、黏土、雕塑等媒材,在治療師的引導下,人們能夠探索自己內在的情緒、創傷與需求,逐步建立出情緒的理解與自我修復的能力。
它特別適合那些:
- 認為自己不擅長用言語表達感受的人(如孩子、創傷經歷者)
- 壓抑情緒、習慣過度理性分析的人
- 想透過更溫和的方式進行心理探索的人
研究也指出,藝術治療對於焦慮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反應、自我價值感不足等問題具有明顯的療效(Stuckey & Nobel, 2010)。
而且,它比你想像的還要貼近生活。
---
*生活裡的藝術療癒練習:你可以從這些小事開始
即使你尚未有機會接觸藝術治療,你仍然可以在生活中練習與藝術相遇:
畫一張不評價的自由塗鴉:設定一個計時器(例如5分鐘),閉上眼睛畫線、塗色,不需要任何主題,純粹讓手動起來。
用手機拍下讓你感動的日常風景,記錄今天的色彩與光影。
寫一首詩、畫一個夢境,問問自己:最近的我,想說些什麼?
這些創作,不需要完美,沒有標準需要去滿足。
重點是讓你有機會聽見自己心裡的聲音,就算只是繁忙日常中的一小段時間,都已足夠。
如果你正經歷一段辛苦的時期,別忘了你可以尋求專業協助。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