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您好,謝謝您和我們分享您孩子的狀況。
在正常的成長過程中,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會發展出更多的獨立意識和自我的想法,因而不再像小時候那麼聽父母的話,也會出現許多和父母不同的觀點,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俗話說:「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由此可見,「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有深遠的作用與影響,而這裡提到的環境也包含了身邊的支持系統、身處的情境,以及當前影響孩子的所有要素。我們理解您對孩子的擔憂,但凡身為父母,遇到關於孩子的問題,沒有不煩惱的,同時也會對於自己父母的身分與效能感到挫折。優先要了解的是孩子當前的狀態,以及孩子「發生了甚麼事」?
您提及孩子當前有憂鬱症的診斷,憂鬱症本身便會使人陷入困境,例如:
- 暴躁易怒
- 社交退縮或孤立
- 無助感
- 對於拒絕的訊息極度敏感
- 對生活失去興趣與活力
- 睡眠失調(睡眠時間減少或增加)
- 學業表現下降
- 與師長發生衝突
- 使用酒精及藥物
- 自殺或自傷的想法。
若我們能理解孩子在憂鬱症中的狀態可能並非他本意,他並不是刻意要違反或與父母對抗,而是處在一個自己也很難以控制、生了病的狀態。我們不需要加以責備,可以嘗試讓他知道,我們是願意聆聽、願意理解,並且一直都陪伴在他身邊。
相信沒有哪個孩子是真心想要將至親當成仇人,也沒有愛孩子的父母是會責備生了病的孩子。
另外,您也有提到孩子有自殘的行為,這些確實特別需要注意。身為家長的您除了和學校老師盡量保持聯繫之外,也可以透過老師或學校,看看是否可以獲得孩子目前女友(如果女友和孩子是同一所學校)家長的聯絡方式。雖然現在孩子要試著透過自己的能力走出來,如果情況嚴重,您也可以考慮再帶孩子回診,請醫師協助評估。
或者,我們也有專業的心理師,您可以先為自己安排晤談,和心理師討論孩子的狀況,藉由專業中立的第三者視角,或許有機會可以幫您找到可以更好和這個階段的孩子相處、溝通的方法。有機會也可以請孩子一起找心理師談談自己的心裡話,慢慢從憂鬱中走出。
最後要祝您和孩子一切平安。
林采明 諮商心理師 審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