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媽媽您好,孩子不斷自我傷害和落在情緒痛苦中,身為母親一定是伴隨著巨大的壓力與心痛;從您的來信中,也看到這段時間您積極地不斷尋求資源、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這都顯現出您的用心。不過,陪伴情緒困擾的家人經常也是心理疾病的高風險群,所以務必要先好好照顧自己,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陪伴著孩子走更長遠的路。

從您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發現了孩子多層次的困境:從最初因學業壓力引發的自責,到因您的不理解而加重的憂鬱與焦慮,加上近期情感創傷的打擊,這些都讓她的情緒風暴愈演愈烈。而頻繁的自殘,甚至過量服藥,都強烈地傳達了她內心極度的痛苦與無助,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調節其痛苦感受


當前您需要採取的行動


1. 優先處理急迫的危險性

孩子反覆過量服藥的行為,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危險訊號。這可能使得自殺風險偏高,必須以最嚴謹的態度應對。您提到她會藏藥,意味著您需要更謹慎地管理家中的藥物。將所有藥物鎖好,並嚴格按照醫囑給藥,確保她無法輕易取得。同時,任何時候只要發現她有類似行為,都必須立即「送醫急診」。持續的尋求專業並進行自殺風險評估也是相當重要的,例如:詢問自殺可能性、具體自殺計畫、自殺動機等等,若您不清楚如何進行,可以詢問醫院或衛生所的社工,請求協助。

2. 積極尋求專業協助

  • 更換主治醫師與醫療院所:孩子對新醫生的不信任感與不安全感,是她不願溝通的關鍵。如果現任主治醫師的長期請假對她造成困擾,更換醫院或診所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您可以尋找兒童青少年身心科的專科醫師(這部分在醫師的簡介當中會特別標明次專科),也可以直接尋求醫院的兒童心智科,他們更熟悉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與溝通模式。
  • 重新尋找心理師:孩子對前任心理師的「誇大反應」感到不適,這表示他們之間的信任關係尚未建立。每個心理師的風格和治療取向不同,您可以鼓勵她再次嘗試,並在事前與新的心理師溝通(事先安排父母親職諮詢),說明孩子對互動方式的偏好,讓心理師能以更溫和、更接納的方式引導她。您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再試一次,這次我們一起找一個你覺得舒服的心理師,如果還是不喜歡,我們就再換,直到找到最適合你的為止。」在你回應孩子需求的同時,其實也是一種關心與支持。

3. 專注於親子關係的修復

您在信中坦承過去曾責怪孩子,現在正是修復關係的關鍵時刻。請您:

  • 真誠地道歉:找一個平靜的時刻,向孩子表達您的後悔與歉意,例如:「媽媽/爸爸當時因為不知道怎麼幫你,說了那些傷害你的話,我很抱歉。」
  • 無條件的接納與陪伴:減少任何說教與指責,專注於無條件地陪伴。當她情緒不穩定時,只需待在她身邊,不需要多說什麼。如果她願意談,請您專心傾聽,不打斷、不評價,讓她感受到您是她最堅實的後盾。這部分對於目前焦慮且心急的家長來說,其實是相當困難的,若您不知道如何回應孩子,建議您可尋求心理師協助,共同討論如何溫暖且包容的回應技巧。
  • 別只看「結果」:自殘次數頻繁顯示她並未「走出來」。請別再對她說「看開點」、「釋懷吧」這類話語。這些話語看似安慰,實則否定了她的痛苦。她需要的是被看見、被理解。

這是一場艱難的長期戰役。您並不孤單,請您務必尋求專業的協助,同時也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當您有足夠的力量時,才能成為孩子最溫暖的港灣。

最後要祝您和孩子都能度過這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