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好累,我好想離開,但又覺得這樣是不是很殘忍?」
在門診裡,我常聽到照顧者這樣說。長照的日子漫長又孤單,無論是照顧失智的父母、臥床的伴侶,或是慢性病纏身的家人,那份責任與愛,久而久之也可能變成壓力與耗竭。
長照是一趟往下的旅程。當你覺得狀況已經很不好時,三個月後可能還會更糟。這不是悲觀,而是提醒——照顧的目標不是「讓對方變好」,而是學會陪伴與共存。許多家屬會努力安排復健、鼓勵病人走出去,希望他能恢復過去的樣子;但當病情本身難以逆轉時,與其強求進步,不如接受此刻的樣子,讓彼此都能在有限中穩定地生活。
許多病患沉浸在自己的哀傷與焦慮裡,世界被疾病佔滿,如果照顧者感覺他們看不見你的辛苦,無法體諒,那並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好,也不是你不夠溫柔。只是他們暫時沒有餘力去感受他人的情緒。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被看見,請不要責怪自己。有時候,病痛本身就像一層厚霧,遮住了他們的視線,而你的努力仍然存在,只是暫時沒被回應。
在長照的過程中,想逃離是一種自然的反應,並不代表你不愛。真正的愛,是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極限,允許自己喘息。每週至少要有一段時間保留給自己,讓他人接手,讓自己安靜地坐下、散步、喝杯咖啡,或什麼都不做。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修復。若照顧者長期不休息,最終連「愛」都會被疲憊吞噬。
當你開始出現焦慮、失眠、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時,請正視這些訊號。尋求精神科或心理師協助,並不代表你撐不下去,而是你願意讓自己恢復力量。
長照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也是一場深刻的心理適應。請記得:逃避的念頭,不是背叛愛,而是提醒你,也需要被照顧。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讓愛得以延續,讓這段路不再只是耗盡,而是慢慢學會在黑暗中,找到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