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您好:

謝謝您的來信,我想您心中應該感到很深的煎熬與無助,卻又不知道哪裡有人或是有地方可以喘息,才會寫信給我們…這是很不容易但很重要的一個開端-讓自己不再是一個人面對,因為知道是有人願意傾聽與陪伴您的。

從您的文字中,可以感覺到您正處在一個極其困難的處境:一方面,本身已經有憂鬱及焦慮兩大症狀,您已經正在嘗試面對與調適它們;另一方面,面對媽媽的病情或是家庭中的強大張力,可能對您來說是一種很想幫助但卻又無能為力的感覺……在我們的經驗中,當家庭中有焦慮或憂鬱患者時,常會因病人的病情發作,影響到家庭正常生活、功能及產生矛盾關係,也會讓照顧者(通常是家人)陷入自責、焦慮、逃避、沮喪等負面情緒,因此您所提到的「我不接到家裡的消息就覺得是好消息!」的確就是上述原因,而讓您會有避免面對這些負面情緒的想法。

設想您長期生活在憂鬱風暴中,平靜就是最大的奢望,因此您會搬離原生家庭,也會是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您的內在自我正在啟動一種保護機制,試圖讓您遠離那些可能會再次傷害到您的刺激;但這並不代表您不關心、不愛護家人,您只是想要先把自己穩著、照顧,有餘力才能回過頭照顧或幫助家人;也因為您有這份心,才會向外求助,希望能尋求有效的資源,這是很難得也是很值得肯定的作法,也才讓自己能有機會跳脫這個緊繃的漩渦。

 

從您的信件內容,猜想除了如何面對媽媽的病情之外,可能還有個人身心健康、家庭關係(尤其是與媽媽的關係)、壓力調適及生活穩定等議題,提供可供參考的幾個方向來做思考與行動:

 

1. 繼續尋求專業醫療及諮商協助

  • 因為媽媽有長期的憂鬱症,但不確定是否只有接受藥物治療而沒有心理治療,因此建議父親、哥哥及您盡量鼓勵媽媽前去接受心理治療,可參考本診所的諮商網站🔗 https://spirits.tw/Xinzhuang/booking,可尋找合適的心理師做諮商,來協助媽媽能妥善治療憂鬱症狀。
  • 如果您近期因為這些家庭壓力或其他議題所產生的身心症狀,也建議您可以到本診所的諮商網站做預約;如果您符合衛服部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也可以上衛服部網站做確認🔗https://sps.mohw.gov.tw/mhs,本診所亦有支持該方案,可再與診所人員做詢問。
  • 除了心理治療外,穩定的服用藥物有助於幫助身心的改善,所以建議請務必與精神科醫師說明您或媽媽的症狀,以便能適度的調整藥物,讓症狀不會變得起起伏伏。
  • 陪伴憂鬱症家屬也是很需要提供支援及照顧的,目前董氏基金會🔗https://www.etmh.org/ 有提供憂鬱症家屬團體,藉由這樣的暖心團體可以彼此有所支持、照顧、打氣,並且能在照料過程中感到有人給予力量,因此建議您的家人可以諮詢看看,給予自己更多的照顧。

 

2. 設定界線與分工

  • 當媽媽處於情緒不穩定、甚至可能有些情緒勒索或爆炸的狀況時,設定界線尤為重要,可以適度抽離負向的家庭氣氛,學會保護自己,讓自己恢復到較為平復的狀態後再重新接觸。
  • 例如,您可以限制每天或每週與家裡通話的時間,當對話內容開始讓您感到不舒服時,您可以溫和而堅定地結束對話。或是您與家人可以有所協議,當其中一人無法承擔過多負面情緒時,其他人可以接手繼續處理,不需要由一個人面對及承擔全部責任。

 

3. 找到您的「安全島嶼」

  • 當面臨個人、生活、工作、家庭等各類壓力,可能都會感到喘不過氣、需要好好呼吸,因此如果能在現實生活中,建立一個屬於您的「安全島嶼」,就可以在這個安全島嶼中釋放壓力、讓身心放鬆、恢復能量。
  • 安全島嶼可能是您熟悉且安心的地方,例如公園的長椅、咖啡廳的角落、大自然或戶外的景點、自己的房間等等,在這些地方,您可以完全放鬆,做一些能讓您感到平靜的事情,例如:閱讀、聽音樂、寫日記、或只是單純地靜坐、放空發呆等等,這些都能有效的幫助自己暫離負面風暴,重新覺察自身的狀態,並妥善的照顧自己。
  • 在這樣的安全環境中,增強自己的力量,休養自己的身心,才能提高對壓力挫折的忍受度,那種被壓垮的感覺才不會一再出現。

 

4. 建立人際支持網絡

  • 如果您有信任的朋友、親戚,或是支持團體,可以嘗試向他們聊聊自己的困境或問題,勇敢的述說自己時,你會發現自己不是孤單一人,有他們的立即性的支持與正向回饋,可以幫助自己更有力量前進,並且知道有需要時他們都在陪伴著您。。
  • 如果您找不到足夠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可以述說此事,那麼心理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藉由心理師的保密與隱私,可以讓您好好的述說,並且在心理師的陪伴下逐漸恢復力量,回到原本生活中繼續前進。

以上回覆,希冀能對您有所幫助。不論是媽媽或是您的病情,都是需要長期抗戰的,且狀況都可能時而前進時而退步,這些都是正常的,所以也不用為此感到挫折、失望或焦慮,好好的穩定下來,您才有能力以更健康、更有力量的方式去面對家人的狀況。

如果有需要,您可以與最親近的人聯繫、也可以洽詢專業人士,有許多知道或不知道的人都很願意給予您溫暖的回應;祝福您,面對情緒的起伏、順逆交替處,皆能感受到上天的眷顧,讓自己能有所保護及安撫,辛苦不再是唯一感觸,而能找到微小卻堅定的祝福。

 

祝好。

薛六童 諮商心理師 審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