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種種失落之中,親友離世所帶來失去摯愛的感受,可能是人類經驗的痛苦當中最強烈的一種。當然,親友也包含我們最愛的寵物。這不僅對經歷親友死亡的人本身來說很痛苦,對其身邊的其他人來說也是。正因為這是普世的課題,所以在面對哀傷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如此的無能為力與不知所措。

我們常會聽到所謂的悲傷五階段,是Kubler-Ross 醫師在1969年提出,近年歌手艾薇在2022年也發行歌曲「悲傷的五個步驟」,今天也讓大家認識悲傷到底有哪五個階段!

 

  1. 否認(Denial):

在失去的初期,許多人會拒絕接受現實。這種否認可以是自我保護機制,讓個體暫時逃避痛苦的情感,並避免面對失去的真實性。

  1. 憤怒(Anger):

隨著現實逐漸浮現,個體可能會感到憤怒,這種情緒可以指向自己、他人或甚至失去的對象。憤怒是一種發洩情感的方式,幫助個體釋放內心的壓抑。

  1. 討價還價(Bargaining):

在這一階段,個體常常會進行內心的對話,試圖以某種方式換回失去的事物。他們可能會思考「如果我能改變某些事情,是否能挽回?」這種討價還價反映出對失去的深切渴望。

  1. 抑鬱(Depression):

隨著失去的事實逐漸成為不可改變的現實,個體可能會陷入深刻的悲傷和絕望中。這一階段的抑鬱感是對失去的真正反應,讓人感到孤獨與無助。

  1. 接受(Acceptance):

最後,個體開始接受現實,並學會與失去共存。這並不意味著完全忘記或放下,而是逐漸重新建立生活,找到新的意義和目的。

總結

這五個階段並非線性進行,人們可能會在不同階段間反覆經歷。理解這些階段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處理自己的哀傷情緒,並在支持他人時提供有效的幫助。

人無法隨時一帆風順,每個人的悲傷事件也會不同。因此不該用類比的方式,例如親人過世時,我沒有感到難過悲傷,好像就是我是不對的。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不該用道德跟情緒來綁架我們的情緒,當我們真實感受的到痛苦、悲傷時,允許自己有悲傷的時間,透過治療為自己的歷程重新找到新的意義。

悲傷治療的目的並不是要克服悲傷,我們永遠不會「克服」悲傷,悲傷是學習將失去融入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能夠在新的現實中勇往直前,悲傷始終常伴,但悲傷完整了我們,就像眼淚是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與之共存。當我們的哀傷持續一段時間,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時,那麼建議可以尋求精神醫療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