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與懲罰,是每個父母在教育小朋友時,最常用來增加小朋友好行為跟減少不良行為最常用的方法而這兩方法中哪一種更能增強小朋友改變行為的動力呢下面這篇研究可以提供我們每位父母一個在教養上很實用的參考:

一篇2014刊載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針對有些流傳好幾世紀被用來教導孩子道德及價值觀的童話故事做了一項有趣的研究,這是由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Kang Lee博士所主持的研究,他們發現很多童話故事用來教導小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然而卻沒有什麼研究調查這些故事的成效如何。

為了測試這個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想法,研究人員找來26837歲小朋友參與實驗。每位小朋友都和研究人員玩遊戲,遊戲中小朋友要依玩具發出的聲音來猜是什麼玩具。

遊戲過程中,研究人員藉故為了拿書離開房間一分鐘,離開前交代小朋友不要偷看放在桌上的玩具。研究人員發現,對大部分的小朋友來說,偷看發出聲音玩具到底是什麼,根本是件完全無法抗拒的誘惑,也就是有極高比例的孩子,在研究人員離開後,就迫不及待的偷看了發出聲音的有趣玩具。

然後,研究人員回房間後分別對不同組的小朋友,各說了一個故事。這些小朋友共分為四組,所說的故事分別為「龜兔賽跑」、「放羊的孩子」、「皮諾丘」以及「華盛頓砍倒櫻桃樹」。之後,研究人員請小朋友坦承是否有偷看玩具。

結果「皮諾丘」或「放羊的孩子」這類說謊會導致壞結果(像是被當眾羞辱,甚至死亡)的故事,以及完全和誠實無關的故事(像是龜兔賽跑),並無比較有效促使誠實行為。

根據實驗結果,小朋友聽了華盛頓承認所做錯事後被讚賞的故事,承認偷看的機率幾乎是聽了其它故事的小朋友的三倍之多。也就是說,只有「華盛頓砍倒櫻桃樹」讓孩子較勇於承認偷看的行為。

研究指出,「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正向結果是誠實行為的主因。相對的,不誠實導致負向結局向的「皮諾丘」或「放羊的孩子」,聽了負向故事的小朋友並未有較多的坦承行為。

共同作者Dr. Talwar認為,「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會有效是因為傳遞了「誠實是好行為」的訊息,且展現了說實話的正向結果。

Kang Lee博士說:「我們的研究顯示若想要增進如誠實等等的道德觀,強調誠實的正向結果而非不誠實的負向結果才是關鍵。這或許也能套用到其它的道德行為上。」

從這篇研究可以衍伸出來的是,正向的鼓勵與支持,是強化行為最佳的方法責備處罰或恐懼羞辱,只會讓小朋友心中留下陰影效果不彰。我們在引導小朋友加強正向行為時,支持與鼓勵,就像是溫馴的太陽,永遠是我們父母最好的朋友、最佳的方法!

希望這個研究,能給各位辛苦用心的父母,帶來有用的參考。

陳炯鳴醫師

 

附註:增強理論上改變行為的主要方式

 

  1. 「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當出現適當行為時,給予物質上的獎勵或是口頭讚美,以增加該行為發生的機會。

例如:小朋友幫忙做家事,家長給予零用錢。

 

  1. 「懲罰(punishment)」:當出現不期待的行為,給予口頭責罵或是肢體懲罰,即是給予討厭的刺激或剝奪他的所愛,以弱化其行為。

例如:小朋友沒準時交作業,老師打手掌心。

 

  1. 「消弱(extinction)」:當出現不適當行為時,照顧者故意不予理會,使該行為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以減低其頻率。

例如:當小朋友哭鬧希望尋求關注時,家長不予理會。

 

4. 「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當出現預期的行為時,拿掉他不喜歡的東西以鼓勵他。

例如:小朋友考試100,家長准許一天不用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