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您好,謝謝您的來信。
不知您是否在生活中正面臨著負面情緒的來襲?心情像颱風天,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象隨風雨飄搖,卻甚麼也不能做,而感到萬般無奈。
確實我們在面對日常生活、身體狀況甚至思考方式的變化,有時會感到陌生而擔心,也會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憂鬱症的狀況。這些變化,有時是早上起床心情莫名低落;有時是工作上迷失了熱情,有時是對家人出現了反彈的情緒。有時是面對低落情緒時,不知道如何表達。也有時是原本期待的聚會,臨時反悔了。或原本簡單的決定,竟變得猶豫不決了。更有時是莫名的頭痛,吃不下東西或是無法入睡。這些在情緒、行為、思考、身體各方面的困擾都有可能是憂鬱症的相關症狀。
我們在生活中不乏與矛盾情緒交手的經驗。您提到的憂鬱便是其中之一。在遇到挫折、失落、不如意時,憂鬱情緒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是正常的)。但如果您覺察到自己憂鬱狀況與過往明顯不同(程度與持續時間)。甚至有快失去控制的感覺(比如想傷害自己),就需要留心憂鬱症的可能性了。
憂鬱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並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如果您覺得自己可能患有憂鬱症,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向來觀察自己的狀況:
情緒:持續性的憂鬱、空虛或絕望感。對過去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或樂趣。
行為:變得易怒或煩躁。睡眠模式改變(失眠或嗜睡)。食慾和體重改變(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思考:感到無價值感或過度內疚。難以集中精神、做決定或記憶事物。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計畫。
身體:沒有特定原因的疲勞或精力不足。身體疼痛或不適,例如頭痛、胃痛等。
如果您發現自己有上述多種症狀,並且已經持續了兩週以上,這可能是一個警訊。建議您可以尋求專業協助。
現代社會中憂鬱症很常見,但很多人不自覺、不承認或抗拒治療。憂鬱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個人性格上的弱點,如同感冒發燒一般,尋求幫助並不是難以啟齒的事,而是勇敢面對自己的表現。在心理學的範疇裡,我們通常認為情緒覺察是心理健康很重要的起始點。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練習自我覺察來學習認識自己,釐清生命困境可能的意涵。並尋找出新的平衡點。
憂鬱症的治療,目前已有許多有效的方法。如果您需要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例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我們會透過專業的評估和診斷,幫助您了解自己的狀況,並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法。
以上的回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福您一切順心。
陳冠妏 諮商心理師 審訂